 |
頭版頭條 |
|
|
|
|
新時代怎樣培養出版人才 | |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發表時間:2021/12/30 10:27:21 瀏覽次數:1999 字體大。【大 中 小】 | 12月22日,第十屆韜奮出版人才發展論壇以線下線上結合的方式舉行,在北京的主會場和廣州的分會場,來自行業協會、業界和學界的嘉賓圍繞“新時代新征程:出版高質量發展與人才培養”的主題,總結交流新時代出版人才培養經驗,探索多層次人才尤其是復合型高層次人才培育路徑。
出版業高質量發展呼喚人才
“從一定意義上講,一個國家出版工作者的思想素質、工作水平、實操能力,決定著該國出版業在該國的地位和世界的地位!敝袊霭鎱f會理事長鄔書林在主題演講中開宗明義地點明出版人才培養工作的重要性。他認為,只有一個國家的出版家多了,思想水平高了,人才隊伍強大了,才能很好地發揮出版工作在推動社會進步中的重要作用。
山東出版集團總編輯遲云也在主題演講中提出,出版事業擔當著文脈傳承、文化繁榮、文明進步等社會責任,這個責任的實現是由出版社通過高質量的精品出版來完成的。而決定一家出版社的品質、品位和是否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是其是否擁有一支高素質的編輯隊伍,編輯人才是出版企業生存發展的核心競爭力。
“衡量一個國家出版業水平的高低,要看其是否出版過影響和改變世界歷史進程的經典著作!编w書林在演講中,通過百年來國際國內優秀出版人以出版推動文化發展的具體案例,說明人才培養與出版業高質量發展以及建設文化強國的辯證關系。
遠觀世界,鄔書林分析,英國在工業革命之后一直引領著世界出版業發展,重要的是英國有一批高水平的出版家和思想家。他舉例說,英國麥克米倫公司在學術出版、教育出版、少兒出版方面領先世界,就是因為其擁有麥克米倫這樣優秀的出版領軍人。美國“二戰”前后涌現了一批偉大作家,背后是一批高水平的編輯和出版人。鄔書林舉例道:“作家海明威寫了《老人與!返让,這背后是出版人麥克斯威爾·珀金斯的巨大努力!
近觀中國,鄔書林分析道:“韜奮基金會以韜奮的名義命名基金會,當年韜奮先生在辦生活書店時高度重視人才培養,每個月都要舉辦一次對員工的培訓會。新中國成立以來,正是有一批像陳翰伯、范用、史枚、陳原、周振甫這樣的編輯大家,才奠定了我們今天出版業的地位和基礎!
新時代需要“新”人才
新時代的出版人才應該具備什么樣的能力和素質?中國版權協會理事長閻曉宏認為,出版人才應該具有4種能力:卓越的策劃能力,挖掘優秀作品的能力,提升稿件質量的能力,面向讀者制作傳播的能力。他認為:“在上述4種能力中,挖掘優秀作品的能力是關鍵的環節!
閻曉宏認為,出版人要挖掘優秀作品,應該具備三個條件:一是有豐富的學識與涵養,二是有敏銳的眼光與對作品的判斷,三是能準確把握讀者需求。
閻曉宏說:“優秀編輯挖掘作者和作品的功力不是體現在尋找已有的出了名的大作家,而是體現在尋找那些還沒出名但是又很有才華的作者!彼e例道,兒童文學作家楊紅櫻最初是被作家出版社原副社長、接力出版社總編輯白冰發現的,磨鐵文化創始人沈浩波“挖掘”出了“當年明月”才有《明朝那些事兒》的走紅。此外,閻曉宏提出,數字經濟是全球未來的發展方向,出版人可以運用人工智能和數據分析挖掘優秀作品。
北京印刷學院新聞出版學院院長陳丹認為,新時代出版人才應該具有以下特質:對出版事業的責任和價值有擔當,準確把握黨對意識形態和宣傳文化戰線的總要求,對媒體融合的趨勢和發展有判別,具備較高的專業素養和管理運營能力。
據陳丹帶來的最新統計數據,目前全國共有編輯出版學專業建設點67個,數字出版專業建設點22個,每年培養近5000名出版專業的本科生。
人才成長需要內修外助
新時代應該怎樣培養出版人才?中國編輯學會會長郝振省從名編輯成長的主客觀條件兩方面進行了詳細分析。
從主觀條件看,郝振省認為,名編輯通常具有這些特質:其一,他們忠于黨的編輯出版事業;其二,他們對所從事業務領域非常專注也非常專業;其三,他們通常具有高深的學養與深厚的文化底蘊。
從客觀條件看,郝振省認為,名編輯之所以能夠有所作為,在企業層面,與他們所供職的出版單位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在行業層面,既要為名編輯的成長提供引領性動力,也要為這種成長施加合理性壓力;在國家層面,既通過建設文化強國的目標引發出版強國的重大戰略任務,又通過“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的戰略布局為全體出版人的成長提供廣闊的舞臺和廣袤的空間。
廣東省委宣傳部二級巡視員張燕卿在演講中介紹,廣東出臺了一系列激勵政策和舉措,正在評選的廣東出版政府獎將評出一批優秀出版人。廣東省出版集團總經理杜傳貴表示,集團制訂了新時代人才工程三年行動計劃,設立2000萬元的人才工作專項資金,面向全國百萬年薪引進人才,積極推動雙通道建設。
遲云在演講中也提到了編輯人才成長的外部環境問題。他認為,從宏觀角度來看,當前有兩大問題制約影響了編輯人才的培養成長乃至整個出版事業的發展。一是由于資本力量的驅使和競爭壓力的加大,編輯的工作強度加大,使編輯靜下心來打磨精品圖書的心境有了變化,也使編輯的生存環境和成長條件趨于艱難。二是網絡圖書市場與實體書店同書不同價的問題這幾年越來越突出,這種無序的價格折扣搏殺擠壓了圖書市場的利潤空間,使很多出版社的經營狀況下滑,編輯的收入降低。他認為這兩大問題對出版主業的影響很大,應引起全行業的關切。
| |
|
|